第九章 起兵(1 / 2)
且说隋帝车驾离了雁门,千里跋涉到了东都洛阳,杨广看见洛阳宫殿残破,便下令征调工匠民夫十万,命大作匠重新建造殿宇楼台。
杨广又想征伐辽东,将士听闻无不愤恨皇帝违背不伐辽东之诺言。纳言苏威再次劝谏:“请陛下勿背不伐辽东的承诺,否则将天怒人怨,大隋国祚危矣。”杨广大怒,把苏威和三个儿子除官为民。
杨广在洛阳的宫殿住了两个月,觉得东都无趣,便想起江南胜景,决定再次巡幸江都,立即下旨大造龙舟。直臣纷纷劝谏杨广回国都长安,杨广勃然大怒,当庭杖毙建节卫任宗,群臣无不惊悚。
大业十三年春,杨广在离开洛阳下江南之前,得意地给宫人们留了一句诗:“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当时的一个大臣奉信郎崔民象,站在洛阳建国门前抬棺阻挡杨广车驾巡幸江都。他以头扣地,满脸是血,对着杨广车辇大喊:“如今四海盗贼纷起,突厥犯边,民怨沸腾,倘陛下定要巡幸江都,恐再无西还之日!”
崔民象的劝谏把杨广气得五巧生烟,下令卫士敲碎崔民象的下巴颏,让他再说不出话,然后把他腰斩于路旁。道路两旁的百姓看到这样的惨像,无不为崔民象叹息落泪,怨愤杨广的暴虐。
杨广乘龙舟巡幸江都,极尽奢侈豪华。杨广沿途不问民生疾苦,在游船上不是与美女寻欢,就是与大臣赌博饮宴。沿江各郡官员的升降按向皇上献礼多少而论,沿途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李渊身在晋阳,担忧着大隋江山社稷。他心里对这个姨表兄弟皇上杨广既怨又怕:怨的是皇帝的昏聩,怕的是李家的安危。他想,皇帝巡幸北边时差点被突厥所擒,不思悔改又要巡幸江都,远离两京重地,这是要毁掉他的亲姨夫杨坚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啊!眼看着外有突厥虎视眈眈,内里反民四起,自己身居北疆要地,该如何自处?
他又想到那句“李氏当有天下”的谶语,心情就更加烦闷,以致终日愁眉紧蹙,茶饭不思。此时的李世民看到隋帝暴虐,天下大乱,他想劝说父亲先养兵自保,再寻机起兵取天下,以安天下黎庶,又怕父亲不愿起兵反隋,如块垒在胸。世民突然想起一个人,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起兵反隋,这个人就是晋阳县令刘文静。
晋阳城郊有一处别宫,那是隋帝杨广的离宫,虽然皇帝不常来此,但宫女太监、皇家用度一应俱全。此别宫的宫监叫裴寂,他与晋阳令刘文静要好。此二人志趣相投,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喝酒吟诗,纵论天下大事。
有一天,他俩一起登山晋阳城楼,凭栏远眺。此时,天色突然昏暗下来,乌云四合,裴寂指着远处狼烟冲天的烽火台,叹息道:“咱们官微人轻,当此乱世,该何以自处!”刘文静大笑着回应道:“时事固然艰难,我与裴兄心意相投,人生得一知己,这就足够了,不要做无谓之忧啊!”
裴寂说道:“只是方今天下大乱,非有雄主不可收拾!”“唐国公李渊之子李世民就是命世之主!”刘文静说道,“这个年轻人绝非庸碌之辈,我看他豁达就像汉高祖刘邦,英明神武丝毫不逊于魏武帝曹操!”裴寂笑着说:“贤弟过誉了吧!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黄牙孺子罢了,怎能与汉高、魏武相提并论?”刘文静说:“见到他本人后,裴兄就知道愚弟所言非虚!”说话间,天空落起雨来,二人这才下城楼,拱手分离。
不久,刘文静因为和杨玄感的幕宾李密有姻亲之故,被关入晋阳大牢。李世民听闻之后,立即动身前往大牢探视刘文静。牢头看见李世民过来,忙躬身施礼,因为李世民的威名在晋阳无人不知。李世民命家人掏出纹银十两,塞给牢头,要他善待刘文静,牢头诺诺应许。
李世民步入监牢,一股牢狱特有的腐臭气扑面而来,他顾不得这些,直奔关押刘文静的牢间。刘文静看见李世民亲来探视自己,大受感动,说道:“文静有罪,何劳殿下来此污秽之地?”李世民命狱卒给刘文静看座,说道:“我与兄情同手足,我会设法救你出狱。”
刘文静拜谢之后,对世民使眼色,世民会意命左右退下。刘文静问道:“殿下可曾知道我为什么被抓?”世民道:“听说因为刘兄和李密有姻亲之故。”刘文静说:“正是如此,我怕此事连累殿下!”李世民说道:“不瞒文静兄,世民心里倒有些佩服杨玄感、李密二人的胆气,当此乱世,我等还能偏安于晋阳之地,置天下安危于不顾吗?”
刘文静见李世民谈吐不凡,怀平定天下的大志,便用激将法让李世民表明心迹。他说:“当今主上昏聩暴虐,天下大乱,只有像汉高、光武帝那样的雄主才能扫平天下!”李世民慨然说道:“我今天探视您,就是要向您讨教定天下之策,成就汉高、光武那样的大业!”
于是刘文静劝说李世民趁皇帝巡幸江南、李密翟让等围困东都之际,在晋阳起兵,先占关中,再图天下。李世民深以为然,只是不敢告诉父亲李渊。随后世民设法便救出刘文静,一起招募英雄,广揽豪杰,招兵买马。
正当李世民等寻机起兵之时,突厥人再次大举来犯,李渊派部将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御敌。在马邑城下,隋兵被突厥击溃,李渊退守晋阳。此时李渊非常害怕朝廷有人向皇帝告自己御寇不利,因为他知道自己虽是皇亲国戚,但他手握数万雄兵,皇帝难免有猜忌之心。若有佞臣进谗言,自己恐身家不保。
他在书房内独对孤灯,想写奏折向皇帝请罪,但又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