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战辽东37(1 / 2)
隋唐以来,远在辽东的高句丽一直是中国的威胁。贞观十七年底,高句丽南边的新罗遣使入朝,乞求唐朝出兵救援新罗。当时高句丽联合百济,攻取新罗城池四十多座,并图谋断绝新罗入贡唐朝之路。
李世民派取经回来不久的玄奘法师带诏书给高句丽,命令高句丽与百济停止军事行动,否则唐朝将要攻打他们。高句丽不仅不从,还遣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势。四十六岁的李世民平定四方,现在唯一的外患只有辽东的高句丽。
贞观十八年秋,长安太极殿。唐皇李世民召开殿议,商讨如何应对辽东乱局。
李世民道:“盖苏文弑君,屠杀大臣虐其百姓。今又违背我的诏命,侵略邻国,朕要御驾亲征,讨伐高句丽!”
谏议大夫褚遂良出班奏道:“蕞尔小国,何劳陛下万乘之躯。若您涉江渡海远征东夷,获胜则万事犹可。万一战局有失,不仅有损陛下天威,恐怕危及江山社稷。隋炀帝前车之鉴,不可不思。”
褚遂良身为文职的谏议大夫,所说所想与魏征无差。但徐世绩作为武职长期在外掌兵作战,深知边患对朝廷的威胁。
徐世绩出班奏道:“当年陛下就是听了魏征的谏阻,才没有讨伐薛延陀部,导致后来薛延陀反叛,时至今日仍未肃清祸患。今日之高句丽,就如当年之薛延陀,如果姑息养奸,必成尾大不掉之势!”
李世民道:“当年魏征谏阻朕讨伐薛延陀,我听从了他,那是朕的过失。我也是怕违逆他的意见后,群臣再不敢建言献策。朕决定亲征高句丽,备战半年,明年开春我亲率大军东征!”
得知皇帝要亲征高句丽,七十四岁的老将李靖与六十一岁的尉迟恭都要求出征,都被李世民婉言拒绝。李世民知道此时的李靖年老体弱多病,尉迟恭一直在家养老多年未征战,不适合远征。五十岁的徐世绩一直征战,更适合出征。
李世民命房玄龄、褚遂良辅助太子李治监国,特命镇军大将军程知节留守长安,护卫京畿安全。李世民从长安出发,为了减轻沿途百姓的负担,不吃蔬菜。
贞观十八年十一月,李世民车驾抵达洛阳,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四万余,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渡海直指平壤;以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徐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领步骑六万直趋辽东,与张亮水陆并进。
来年正月十五,李世民亲佩弓矢,与太子太师长孙无忌等率领大军十万从洛阳出发趋幽州。李世民特意把小将薛仁贵任命为玄甲军主将,随大军出征。二月初,李世民与徐世绩、李道宗的军队在幽州集合。
猎猎寒风中,徐世绩、李道宗正在幽州外等待李世民车驾。
李道宗对徐世绩道:“陛下不惜万金之躯,亲征高句丽,汉高祖所不及也。”徐世绩回道:“郡王所言甚是。汉高祖征讨匈奴,结果含辱而归。这次陛下亲征高句丽,必能平定辽东,泽被千秋万代。”
说话间,有人来报:皇帝车驾已经抵达幽州东门外二十里。
此时正是春寒料峭时节,徐世绩和李道宗率领幽州的文武官员出城十里迎接。李世民看见自己钟爱的两大战将,笑道:“看见你们朕心里就踏实了。随朕一起入城用膳,我早就饿了!”幽州司马陈元寿引着李世民来到幽州城内一处别馆。
李世民问道:“这屋里也没看见炭火盆,为何会温暖如此?”
幽州司马陈元寿躬身施礼道:“启奏陛下,卑职得知您在春寒时节远征辽东,卑职唯恐冻坏龙体,就提前命人为陛下建造这处别馆。这四周的墙内有炭火,地下也有炭火,故而温暖如春。”
此时宴席摆上,李世民一眼看见盘中的新鲜蔬菜,就吃了一惊,问道:“朕已经两个月没吃过蔬菜了。这么冷的天新鲜菜蔬从何而来?”
陈元寿又奏道:“陛下,这是卑职让人在田里建造房屋,墙里夹层有炭火,这样就可以在冬天种菜了。”
徐世绩看着陈元寿那一副谄媚的嘴脸,心里暗想:陈元寿这个官做到头了!
果不其然,李世民厌恶陈元寿的谄媚,把他罢职了。
李世民率领大军在三月底渡过辽水,顺利占领了怀远镇。
哪知道那个陈元寿长期与高句丽人有勾连,竟然连夜赴辽东城投奔高句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