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71(1 / 1)

  那么话又说回来,这明朝的皇帝为啥要裁撤驿站?真说起来,崇祯干的事儿不稀奇,因为明朝驿裁撤的事儿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干过了,还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在1558年,当时嘉靖皇帝在位,朝廷没钱了,就计划把全国驿站规模裁减掉30%-50%,节省的钱粮一半充做军费。打倭寇这个事儿还是很重要的对吧。可问题是想法是好的,执行上却很不好。大明的官员们这自觉性太差,这贪婪性太强。这边地方官府减少了驿站的经费,那边来往官吏们甚至他们的家眷,继续在驿站里免费大吃大喝,用车用马。

  都知道明朝中期以后,吏治崩坏的速度大大加快。驿站这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凡是和体制有些关系的人,都可以开介绍信到驿站住宿和使用车马。这么一来,谁吃得住啊,于是驿站的人员开始逃跑。大家都知道,驿站本身也承担着消息传递职能,这人一没了……当倭寇袭破福建兴化城后,十万火急的消息却耽搁了一个多月才送到北京。你说这样一来,这政策还怎么执行?所以裁撤改革在5年后宣布失败。

  第二次离着阿玉就比较近了,因为那是张居正干的,要不说这家伙是千古名相呢,手法一出立马就可以看出和前头那些人的水平高低。就在1576年,老张同志从限制官员特权着手,颂布严格的条令,并用杀鸡骇猴的法子,直接法办了违规官员几十人,多名官员被降职和革职。甚至其中还包括了孔夫子后裔和皇亲国戚。场面相当的大,手笔绝对狠辣,于是立马刹住了官员们在驿站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的奢靡之风。

  虽然并未从节省开支的角度来强行规定裁减比例,也并没有规定裁减经费的硬性指标, 可就“官员特权”这一要害死抓狠抓,并将改革驿政,直接纳入到各地省级一把手的考核内容这一手。就成功的把全国驿政花费缩减了30%以上。节省了近百万两白银。

  可惜啊,因为这钱省的,虽然为民众减少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国家财政和民众都得益,官员特权却受了损。所以在他1582年病逝后,一切又故伎重演。

  当然,这说的是历史上,这会儿在这本书里就不会了,这不是阿玉来了嘛,有他这么个人在还能重蹈覆辙?怎么可能,只有更进一步的。比如这会儿阿玉就已经开始考虑具体的整肃措施了。

  重点就是这驿站的经费问题。大明驿站的不合理之处在于,这些星罗密布的驿站,不仅不是用市场化方式运营的,也不是靠国家拨款养活的。每个驿站居然是靠地方官府直接向民间摊派,用当地人的额外贡赋来养活?这就呵呵了啊!

  咱们不说别的,就说西北,或者拿李自成家陕西驿站来算,西安驿有常备的马27匹、驴10头、拉车的牛若干、大车若干。这些东西要吃吧,那是什么消耗?要知道驿站的马匹吃的不是草,而是粮食。早在朱元璋时期,驿站的每匹马每年就需要当地供应80石粮食。到了150年后的明朝中期,在某些贪污犯的金手指妙笔生花之后,陕西华州的一匹马每年需要422石粮食!而陕西当时的一顷耕地,只能出产7石粮食。所以,每养一匹驿马就需要十多户农民全年的血汗所得。若是加上这陕北半沙漠一般的干旱,西藏类似的人口密度,20万上下的军户,这几个合在一起,再对比全国十分之密度的驿站……你说这摊派怎么支撑的住?果然吃别人的,傻子都能变精明,驿丞这样的小官都能翻五倍贪钱了。

  反正阿玉看,那边境地方的驿站就这么个制度搞下去,就是没裁撤的事儿,维持起来也艰难的很。所以他觉得,这些地方该吃国家财政的,那还是得让人家吃,谁让这缺不得呢对吧。至于其他地方,其实可以用承包的形势分包出去,调动一下员工的积极性。人开客栈的都能挣钱,这么一个地方那些驿丞只要不傻,肯定也知道承包有多合算的对吧。

  至于国家职能……首先强调一下,凡是军情的递送等,属于驿站不可推卸的天然职责,要免费为国家服务。甚至办不好,还要掉脑袋。然后这官员接待上,朝廷公家事物处理人员问题上(比如押解犯人的),凡是符合资格的,想要享受免费招待的,就需要在驿站留下亲笔的文书,阐述往来的理由,人员数量,大致的消耗等,好方便驿丞递送到官府入账,每月月底当地官府根据实际支出,给予市价一半结算。保证驿站不至于太亏本。此外,这信息单据,要递送一份附件给予当地的锦衣卫卫所,作为官员流动的复查备档。

  这个一出来……阿玉眼睛眯起来了,他觉得,估计都不用下狠手,只要说锦衣卫要复查,呵呵,那些白吃白喝的,立马就能下去一半。毕竟锦衣卫的名声,那不是几个钱就能让他们鼓起胆子怼上来的,对吧。

  至于当地官府支付的那一部分……朝廷支付多少阿玉觉得先不用管,倒是这驿站自营部分的税收该先确定一下。哪些项目该收税,收的又该是多少比例,都是需要探讨的。等着这个定了,在某地试行一段时间,看看这税赋有多少。然后根据这税赋,根据不同地域的繁华程度,人流多少,商定当地衙门和朝廷的各自出资比例。

  若是想要卡的再严格些,这驿站官员接待的额度也可以制定个金额范围,官员外出享受驿站的招待,也可以核定一下资格什么的,比如公事外,每年可享受多少额度的免费招待等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