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 2)
“柳大人,您就教教我吧,我保证不外传,只要您帮我渡过谢廷尉审讯这一劫,您让我当牛做马都可以,我肯定毫无怨言。”
“您可是全京都被谢廷尉审讯后,唯一还能活超过五年的人,听说您当时还在他的逼问下隐瞒驸马的事,真是了不起,您就可怜可怜我,教教我吧!求求您了!呜呜呜!”
柳寒霜听得满脸无语,她能活是因为根本没受刑,当时谢廷尉问什么,她就答什么,配合的不得了,根本用不上各种刑罚。
至于驸马的事,纯碎是当时太害怕,要说的事情太多,脑子不够用,导致后来说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然后就忘了。
实在没法教授什么秘诀,柳寒霜苦思冥想,准备编瞎话糊弄过去,大门突然被推开,杨武渊和谢廷尉一起出现,她大喜,“杨将军,谢大人,快救我!”
杨武渊看着痛哭流涕的富家少爷,神色困惑,“这是,什么情况?”
谢廷尉看清纨绔子弟的脸,瞬间恍然大悟,这是本该今天审讯的人,立刻抬手,让鱼贯而入的士兵把人按住。
“杨将军,汇报的事就交给你,我带人回去审讯。”
正给柳寒霜松绑,杨将军闻言点头,“行,我带柳大人回去复命。”
回宫路上,柳寒霜坐在马车上,吃着热乎乎的大肉包子,心情很是平静。她不是自己想跑,是被纨绔子弟迷晕带走,陛下肯定不会怪罪。
这么多年过去,她生活越来越自在,已经逐渐淡忘灭门之仇。
对此,她偶尔会忍不住唾弃自己,但又没办法改变,毕竟愉快的生活就是让人放松。她还为此颓废过一段时间,后来慢慢释怀,现在也算自我接纳。
看街道两侧人来人往,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无论大人小孩,都精神奕奕的,看起来生活很有盼头。
这样热闹又有活力的景象,远比十年前仿佛被阴霾笼罩的京都好太多,也比记忆中诚惶诚恐的京都好太多,可见陛下治国有道!
想到此处,柳寒霜抿唇笑笑,暗道:诶呀,今天又找到一个不报仇的正当理由,我可真聪明。
建安九年,秋。
在长年累月的磨合下,京都官员渐渐摸懂几分陛下的性子,知道什么事绝对不能做,什么事做了会被罚款但不会有性命之忧,什么事可以随意做,陛下不在乎。
就这么相安无事着,已经很久没有官员被当众拖下去。
赵林看着日渐稳固的朝廷越发觉得乏味,再看地方上奏的案牍,依然那么有趣,决定挑选京官下放地方,相应的,也会挑地方官上调到京都。
这种光明正大远离京都远离暴君的机会,一经公布,所有京官都拐着弯和秋宫令、沈御史这些陛下爱臣打探消息,询问下放条件是什么,不出意外,是良田和金银。
最后这次机会算半拍卖性质,以价高者得到下放机会,每位官员离京时都跃跃欲试,热泪盈眶,终于不用被迫加班熬夜处理公务,真是太好了。
可惜没高兴多会,当马车逐渐远离送行队伍,就在必经之路上遇到提前等待的将军和五百士兵,再打开陛下密旨,看到三个大目标外加十个小目标,几乎要将牙齿咬碎。
狗皇帝,他可是花重金买的下放机会,竟然有这么多任务,是不是玩他啊!
心里再生气,官员面上也不敢显露半分,因为随行将军和士兵几乎将陛下奉若神明,那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听不得别人说一句陛下坏话。
隐晦委婉的话可以说,因为他们普遍没读过书,大概率听不懂。但要是不小心遇到个读过书的被听懂,那挨揍就是不可避免,他们本着受罚的准备也会打你!
曾经某纨绔子弟就被巡逻的金吾卫追着打了三条街,最后还是他爹出来赎人才作罢。
杨双易被安排下放,看文官打开密旨后就不说话,蹙眉道:“你看完没,咱们还要抓紧时间赶路,这天气晚上露宿野外可是很冷的。”
连忙收起密旨,如今已是唐县令的文官笑着道:“这就走,这就走。”
杨双易觉得对方笑得怪怪的,但没心思探究,继续道:“陛下让我给你带句话,一切恐惧源于兵力不足,她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想着密旨上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收归田亩,唐县令心间狂跳,这是准他用兵强收?
那,那可真是太好了,总归不全是糟糕的事。
送走京官,赵林在皇宫坐等地方官来京后闹事,果不其然,当他们陆陆续续抵达后,先是老实一段时间,然后开始暗中走动,自以为拜好码头就原形毕露。
没让人失望,赵林立刻开始罚钱、杀头两手抓。
三年后,当这批地方官也慢慢学乖,开始真正懂得如何乖巧做事,新一轮的上调和下放也开启报名通道,各家又开始暗中比拼财力,帮赵林丰盈国库。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调换,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地方浑浊的水域慢慢清澈起来,哪怕比不上赵林亲自坐镇的京都,也让各地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而生活越来越好,供孩子求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哪怕女子机会比起男子来说依旧少,但有赵林在最上头撑着,不改进政策,地方的情况也在逐步变好。
有些事就这样慢慢渗透,思想也跟着渐渐转变,为后来者奠定结实基础。
建安三十二年,春。
太子赵君卓起兵谋反,困帝于养心殿,逼其让位。
已带兵包围皇宫,赵君卓推开养心殿大门,带着甲胄齐全的士兵走进去,看到烛火摇曳下鬓边早已灰白的陛下还在批阅奏折,眉心微蹙。
紧紧握住腰间长剑,太子道:“传位于我,我放您离宫。”
有始有终,赵林批阅完最后一份奏折,抬头看着已然成年的太子,眉眼间都是锋锐进去之气,还有着少年人独有的朝气,很是不错。
将早已准备好的传位诏书扔过去,她站起来,穿上邱宫令递来的斗篷,抬步往外走。
士兵立刻渐起圣旨交给赵君卓,她看到是玉玺盖章,忍不住弯起嘴角。再看往日威严的陛下要在夜色下被赶出宫,心中升起不忍,“您可以明早再走。”
认真筹备三年终于等到太子造反,赵林觉得这继承人培养得不错,有智谋有魄力,她晚年应该能好好享受大好河山,正想临走前多夸几句,就听到这话。
“对敌人要够狠,不然一时心软换一世后悔,可没人替你哭。”
明明逼宫顺利,但面对母亲的严肃教导,赵军若依然紧张,握着剑柄的手微微颤抖,“您这是想让我,杀掉您吗?”
赵林摇头,“你有这个心就好。”
这对话着实奇怪,赵君卓不懂母亲的意思,也看不透母亲的想法,只能目送她离开,并派人跟上去,确保她真的出宫,并真得连夜离开京都。
她做不到对母亲下死手,哪怕近三年母亲不断剪除她的羽翼,打压她,羞辱她,让她这个太子形同虚设,也根本办不到。
别人不清楚她的来历,她自己最清楚。可尝试过权利的滋味,谁想回归一无所有,起码她不愿意。
以母亲的能力和人格魅力,放在皇宫不安全,总感觉身边人随时都有可能被策反,到时候皇帝没做几天,就被母亲重新拿回去,那就很可笑,还是离开京都最好。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第二天,赵君卓登上龙椅,初次召开朝会,本想商议正事,却被一连串的老臣请辞惊到。
她本想着日后羽翼丰满,再把这些老家伙一个个扳倒,怎么现在就自己主动滚蛋了?是真心的,还是假装谦让?
赵君卓微微蹙眉,眸色低沉,静静望着请辞的老臣,久久没有说话。
众老臣:陛下这是怎么了,赶紧答应啊,太上皇现在可没走远,他们还想颐养天年,不想秘密死在家中!
并不知道赵林暗中替她清理掉障碍,赵君卓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面俯身低头的老臣,心想:算了,时机难得,不管他们想做什么,先清出朝堂再说。
“准奏。”
此时的京都城外,赵林骑着高头大马,慢慢欣赏沿途春景,身后是一架架马车,都是赵卓然事先准备好,钱财外物都很齐。
坐在马车上清点东西,秋宫令记录完毕,撩起窗帘道:“陛,大人,咱们往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