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结合语境,理解词语78(1 / 1)

“除了三才、三宝,我还听完骂人时常说:‘一问三不知’。”杨启源说道。

ti笑了笑,讲解:“一问三不知”原义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三不知: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道),后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正如杨启源所说的是骂人的话,含贬义。

起源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两军对垒之际,有个名叫荀寅(中行文子名寅,晋国贵族,中行氏卿族的最后一人,又作荀寅。彼时,其投奔在齐。)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

陈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干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

晋军就是出动1000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刚才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后我要报告国君。”

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

这里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众所周知,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任何事情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欲全面、系统地了解该事情,就应该对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一问三不知。

现代新闻工作者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

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

中,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

终,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该成语无论对于职业人,还是对于当代青年学子,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常言道:“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事有千件,贵在专一。”只要坚持不懈,用心学习,刻苦钻研,勤于积累,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始中终皆举之”的行家能手。

“仅仅是不知道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至于骂人吧?”文王问

“三不知从最初的始、中、终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渐产生了别的意思。

后来,一问三不知这句话是含有很大贬义的,形容一个人不靠谱,不对该知道的事上心,问啥都不知道,有点呆傻的意思,要不装糊涂或无知,要不就是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一无所知。

不同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

比如,某人嘲笑另一人孤陋寡闻时,常常会说:你怎么一问三不知。这里的“一问三不知”是这个词汇的本来意思,指的是对一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统统不知道。被问者什么都不清楚,当然问不出所以然来。

这句话还有一层延伸意思,跟装聋作哑、明哲保身等成语的意思有相似的地方。比如,一个人埋怨另一个人时会说:你怎么总是一问三不知,你到底想怎么样?这里的“一问三不知”显然是被问者担心言多必失,给自己引火上身,他故意装糊涂,不愿透露任何风声。

“看来后世,语言运用和表达非常丰富多彩。”文王感概道。

“不仅丰富多彩,而且三这个数字的文化符号,有助于总结方法,以便更好的学习。”杨启源说道。

“此话怎讲?”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