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12(1 / 2)
新店开业在即,将要推出什么菜品一直是盘桓在景慈心中的难题。
家常菜?似乎太过普通。
功夫菜?自己饭店那朴素的装修还配不上这样昂贵的菜肴。
创意菜?好像没那么多时间去创新菜谱。
就在她左右为难时,景慈从【夺取“小吃之神”的称号】的隐藏奖励中开出了一本书菜谱——《四方食集》作者佚名,朝代未知。
四方,意为东、南、西、北四方。作者踏遍河山万里,寻访各地吃食,若遇见什么颇有滋味、极具特色的美食,每每手记于册,慢慢地攒出了一篇散文集。作者是一位老饕,经他所尝过的菜肴,总是能将做法、用料猜得个**不离十,若遇上慷慨的厨子,两方加以印证,便能得出一篇完整的菜谱。而经他指正后的菜品,味道也更加出色,引得食客倍增。
读完这本记载了各地风味的集子,景慈产生了蠢蠢欲动的感觉。
很快,她脑子里迸发出一个灵感。
不如就以“季节”为主题来做菜吧!
华夏幅员辽阔,同一季节,人们饭桌上的滋味却不尽相同。
譬如春季。
惊蛰一到,春雷滚滚,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万物生发。
笋尖顶破土壤,小小的椿芽一夜绽放。
这时的春笋是极嫩的,味道又很鲜美。江南有道名菜,腌笃鲜,是将过冬没吃完的咸货和鲜物一起熬煮,汁白汤浓,味道咸鲜,用的就是这时节的春笋。除此以外,只简单地把春笋切成片,加盐炒一炒,也是一道美味。
香椿芽更是只有春天才能吃到的稀罕货。
苏轼曾作《春菜》诗曰“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可见华夏人吃椿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椿树分布广泛,各地吃法截然不同。
椿芽最嫩时,味道鲜甜,川人用来炒腊肉,味道矛盾,极富滋味;江南人则用笋做搭配,简单清炒,略放一点荤油,笋白椿绿,味美宜人。
待椿芽老一点,味道变得更加浓郁,刺激,湖南人就把它摘下来,用炸出的椿油香煎泥鳅,
极为酥脆。
而北方作为小麦盛产之地,更钟爱碳水与椿芽的结合:炸香椿、香椿煎饼、香椿饺子……(注1)
如今澄江已入夏季,用春笋、香椿做菜已是奢望,所以景慈决定从夏季菜单做起。
“老板,你带我来你家干什么?”文招娣有些局促地坐在客厅里。
景慈说:“我想让你帮我试菜。”
“试菜?”文招娣连忙摇头,“我舌头粗,吃不出啥味道的。我以前的工友都笑话我,说我是猪八戒吃人参果。”
景慈笑道:“放心吧,这回我肯定能让你吃出美味的!”
磨亮菜刀,穿上围裙,景慈从冷藏室里拿出今早从菜市场买到的新鲜猪肋排。
文招娣走过来,“要我帮忙吗?虽然我手艺不好,但打个下手没问题。”
“行。”景慈指了指阳台上,“招娣,你先帮我摘点薄荷,然后洗干净。”
阳台上有外婆种的薄荷,热的时候,摘一点来泡水,可以解暑。
文招娣依言,掐了一把薄荷叶子,洗干净后放在一旁沥干水分。
“老板,薄荷是用来做什么的?”
“炸排骨。”
“啊?用薄荷炸排骨,好奇怪的菜哦。”
“这是云南菜,名字就叫薄荷炸排骨。在云南,用薄荷入菜很常见,当地人还喜欢用薄荷搭配牛羊肉,可以解腻。”景慈先用刀处理肋排,将其剁成一指长短,放进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去除血水,洗净后捞出放入碗中。
“招娣,帮我切点蒜蓉出来,蒜就在你右边的袋子里。”
“好嘞!”
招娣的动作很利落,把掰好的蒜瓣放在菜板上,用刀啪啪拍扁,然后剥去蒜衣,细细地切成蒜蓉。景慈在一旁看着,满意地点了点头,深感自己以后有了一个能干的帮手。
“切好以后,把蒜蓉放进装排骨的碗里。”景慈一边发号施令,一边往碗里倒入各种调料。
先是一大勺蜂蜜增加甜味,紧接着倒入米酒,提升风味的同时,还可以去除腥味,再加上适量的盐、生抽、蚝油、白胡椒粉,最后放入淀粉和红彤彤的辣椒粉,抓拌均匀,腌制入味。
“接下来,我们就要炸薄荷了,招娣,用厨房纸吸干薄荷叶的水分,不然待会儿会炸锅。”
“嗯!”
油温四成热,放入薄荷叶小火慢炸,等待其变软就可捞出。
这个时候,站在厨房里就可以闻见薄荷被油炸后散发出的独特清香。
接下来,转大火,将油温升至七成热,下入腌制的排骨,待高温将其表面瞬间焦化,呈现出金黄的色泽后捞出。
再次升高油温至八成热,把薄荷和排骨一起放入油中复炸,锅中传出细密的哗啦声,这就是薄荷由软变脆,排骨焦香酥脆的秘诀。(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