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23(1 / 2)

能在剧组干回老本行,景慈也是挺意外的。

昨天,在炖好梨汤以后,景慈就将洗干净的砂锅放回了储物柜,无意间发现了好几大麻袋黄豌豆。

沙予和看了,便道:“这些是之前住这里的房东留下的,他们自己种的豌豆,吃不完,后来搬去城里时嫌太重了,就放在这里没带走了,听说我们是拍美食的剧,所以很慷慨地都送给我们了。”

景慈抓起一把豌豆看了看,又放了一颗在嘴里细嚼,品质还不错。

“剧里有需要豌豆做的菜吗?”

“这个嘛,不知道,说起来我也还没看过剧本,明天导演应该会过来商量吧。”沙予和道,“要不?我们偷偷拿一点,做点好吃的?”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亮亮的,像极了一只小仓鼠。

景慈瞬间也有了点偷偷摸摸做贼般的感觉:“那就拿一点点?”

“嗯嗯!”

豌豆先用清水漂洗一遍,洗去灰尘杂质,然后再接一盆清水,把豆子泡上一整夜。水里还可以加点小苏打,小苏打的加入可以使豆子膨胀得更大,煮出来的豌豆也会更加软烂。

一觉醒来,是早上六点。

手机里多出了一条消息。

导演-丁寒:[图片]又要做什么好吃的???!几点做?

啊,被发现了!

景慈有点被抓包的感觉,赶紧回复道:“早上六点半,做豌杂面。”

刷牙的时候,手机又震动了一下。

导演-丁寒:[期待]

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多做一点面条就是了。

顾问-景慈:那我多揉点面,一起吃吧。

没过多久,手机嗡嗡嗡地发响。

化妆-柳声声:我可以吃一点吗?我饭量很小的,只吃一点点[可怜兮兮]

摄影-庞印:我也想吃[祈求]

……

丁寒一看,好家伙,都是来跟自己抢食的。

平时上工拖拖拉拉,一提到吃的跑得比兔子还快,真是服了。

对了,自己得搞快点,不然排到后面就没得吃了。

丁寒立马起身,简单地洗漱了一下,拿出自己平时用的饭盒。

啧……

是不是太小了。

他在自己的房间里翻翻捡捡,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锈钢的……脸盆。

丁寒带着这祖传大碗下楼的时候,景慈刚把豌豆用电饭煲熬上,流理台左边是剁好的前夹肉肉末,右边是醒好的一大碗面团

当当当当——

手起刀落,生姜也变成了姜末。

丁寒左右看看,跟个觅食的动物似的:“早啊,景慈。”

景慈抬起头,打了个招呼:“早啊丁导。”

“这是在……”

景慈道:“豌豆快熬好了,现在要做杂酱。”

豌杂面的全名叫做豌豆杂酱面,是川渝人早饭餐桌上的常客。

人人说西北地区好面食,其实川渝人民也不遑多让。

川渝光出名的面食便有担担面、凉面和重庆小面。

再有就是各地特色,例如软烂的豌杂面、遇火而燃的宜宾燃面、鲜香的鸡汤铺盖面、麻辣重口的肥肠面……

总之,比起豆浆油条和包子馒头,川渝人民更爱用一碗蕴含了碳水灵魂、滋味十足的面条来唤醒繁忙的一整天。

开火倒油,待七八成热时,下入肉末,慢慢煸炒出油脂,这时下入姜末。

一直以来,景慈都认为姜是一种奇妙的食材。

生姜口感爽脆,没有那么辣,若是在最嫩的时候空口尝尝,甚至还带着一丝甜味。这样的姜可以制成姜糖,或者洗净了之后放坛子里,做糖醋渍姜,苦夏的时候拿出来一碟子,吃起来咔嚓咔嚓的,很下饭。

再有便是广受川渝人喜爱的仔姜兔、仔姜牛蛙,仔姜几乎成了整道菜的主角,景慈想,几乎没有其他菜系能够比川菜更偏爱生姜了。

而老姜因为晒干了以后,味道变得很辛辣,通常是用来做调料去腥。

还有一个作用便是做成散寒的姜汤。

记得那时好几年前一个春四月的某天,景慈放学后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暴雨,因为没带伞,被淋成了落汤鸡,回家以后冷得直打哆嗦,那时候她们还很穷,奉行着小病不吃药的原则,外婆就给她用老姜煮了一锅姜汤,一鼓作气地灌进去,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爽极了,整个身子也暖洋洋的。靠着这个法子,她躲掉了好几次感冒。

所以,纵然景慈不爱姜的味道,但心里一直很感念它的恩德。

姜门。

炒好之后,加入一勺甜面酱,一勺黄豆酱,调制中火,慢慢炒制,待香味迸发。

“太香了——!”

香味如同无形的闹铃,唤醒了整栋楼里的人,不约而同地朝一楼聚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