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富士文化173(1 / 2)

完成于905年,由醍醐天皇下令编撰的《古今和歌集》,则把富士山描写成燃烧爱恋的象征。如藤原忠行的诗句:“与君相见面,能否不分明。富士山头火,常燃是我情。”有“樱花歌人”之称的西行,有一首生涯中最为自信的和歌:“富士起云烟,随风飘天边。不知逝何处,宛若吾遐念。”西行还有其他三首咏唱富士山的和歌,属于即便不看山也能作诗的一种。但是这一首和歌确实是看了富士山后才咏唱的。他曾经二次从京都来到关东地区。

到了镰仓时代,那时已经有很多日本人看到过富士山了。如镰仓幕府的开创者源赖朝的歌:“富士烟火遮晴日”,就是看到了富士山。但他的儿子源实朝对富士山缺乏感觉,在众多的诗歌中,只留下恋歌富士和雪中富士两首诗歌。

松尾芭蕉的“阵雨忽降忽停,云雾缭绕。不见富士山的日子亦别有一番情趣。”从不同的视点抓住了一个观念上的富士山。与芭蕉同时代的,即元禄时代国学者契冲(1640~1701年),他感受到了富士山精神性的一面,仅富士题材的诗歌就写了百首以上。日本文化最为纯粹的东西,通过富士山得到了体现。所以与景色相比,契冲咏唱的是日本精神的真髓。在观念上自觉地将富士山与日本精神相结合,大概是从契冲开始的。

在歌舞妓狂言《争风吃醋》中,有这样的脍炙人口的台词:“西有富士岭,北有筑波山。两者不相上下,宛若伊达小袖。”

京都的俳人与谢芜村回想着自己的江户之旅,留下了生动鲜活的千古名句:“新绿叶丛淹没中,只余富士一孤峰。”

在江户时代的安永年间出版的一部提名《名所方角集》的俳句集里,在富士远眺的题目下,辑录了如下几首俳句:“明月皎皎骏河町,朦胧可见富士影。”(素龙作)“富士山顶雪飘飘,此景五分属江户。”(立志作)“今日除夕,远眺富士,以忘旧年。”(宝马作)

太田道灌(1432~1486年),江户城的最初打造者,在回答天皇问及他的住居情况时,用诗歌回禀了天皇:下臣之隐庵,近海连松原。富士山雄姿,隔窗入眼帘。

有“日本李杜”之称的石川丈山(1583~1672年),写有汉诗的富士山:“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后人常说的富士山“扇悬东海”就是出自这首诗。把宏伟的富士山形容成一把手摇纸扇,这里玩的是轻巧与微缩,表现了万物先往小里缩的民族性。

诗人北原白秋(1885~1942年)也是在看了富士山后被其秀丽感所迷惑。在这之前诗人对富士山一点也不关心。为了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富士诗作,他特地搬家至每天能看到富士山的三浦岬附近。后来与人妻私通,被其丈夫以通奸罪告发,但仍坚持创作富士诗歌。最后得了白内障,看不见富士山了,就以他人叙说的富士加以咏唱。他的名作《恋情》小诗,表面上是写一位姑娘,但实际上是写富士山:“跳舞的那个姑娘你,只有你,在昏暗中光彩熠熠。”

还有草野心平的《富士山作品第九》:“莽原吞息。鬼镜的月。清澈鲜明。”

日本最早的故事作品是《竹取物语》。其结尾处有写富士山顶上的烟:“骏河之国的富士山顶燃烧起了不死药的烟,至今还缕缕上升。”据考证,这是对富士“贞观大喷火”的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