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富士文化173(2 / 2)
根据日本的源氏学者们考证,发现在全卷《源氏物语》中,有两处提到了富士山,分别在“若紫”卷,和“铃虫”卷。
到了明治以后,夏目漱石写《三四郎》。小说中写主人公上京赶考,碰到一位留着胡子的绅土,便开始交谈。那位非常诚恳的绅士跟主人公说了一番富士山有关的话。
英国人小泉八云,在改名的第二年,从富士山东麓的御殿场登山朝拜,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名篇《登富士山》。
昭和时代,太宰治1939年创作的《富岳百景》是其代表。
写有《富士》长篇小说的作家武田泰淳在1976年去世,其妻子百合子在这年的12月开始在杂志《海》上连载《富士日记》。他们在富士山脚的鸣泽村山庄生活了13年。与富士山朝夕相处。
在气象厅工作的新田次郎写有《富士山顶》、《发怒的富士》、《芙蓉人》、《死在富士》等作品。特别是《富士山顶》以自己为参考,描写在富士山顶建设气象雷达的故事。后来拍成电影,改写了日本电影的票房率。描写富士山挑山工生活的小说《强力传》,获得了34届直木文学奖,开创了日本山岳派小说。
作家山崎丰子的长篇小说《大地之子》中,首次出现了“家乡富士”的用语。作为主人公的中国残留孤儿一行,来到日本,在箱根遥望富士山后,说出了自己的先祖是“家乡富士”。
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各种富士山绘画,但现在都已失传。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古绘画就是1069年的《圣德太子绘传》。画面是圣德太子骑着一匹黑马飞跃富士山。
镰仓时代的《游行上人缘起绘》,则表明日本人在观念上完成了从写生的富士山到想象的富士山的跳跃。
室町时代,富士山的杰作是狩野元信的《富士山参旨曼茶罗图》。画面上富士山顶一分为三,大日如来出现在这三座山顶的正中央。鲜明地表明了富士山的宗教属性是佛教,日本人富士信仰开始抬头。而室町时代的画圣雪舟的《富士三保清见寺图》,则是富士山水墨画的开端。这幅画还有中国明代宁波文人詹仲和的题诗。
到了江户时代,富士文化热更为高涨。富士信仰则渗透到了一般庶民中间。葛饰北斋创立了一个极端的形态——人不在画的中心。他的《富岳三十六景》是描画富士山最高水准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