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分割线(1 / 1)
分数出来了,乔雪的分数刚好够得上一本线。没有人教乔雪如何挑选学校,如何填志愿。从小到大接触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她唯一了解的职业便是教师。于是,上师范类学院是乔雪的首选。思来想去,最后在志愿里填了一个省城的师范大学。一是省城离得近,方便回家照顾爷爷;二来交通不远也能节约钱。其实还有第三个原因,藏在她内心深处———乔雪不敢走出去,她有点害怕外面的世界。
李明拉的分数不是很理想,跟一本差了三十几分,上个普通二本也绰绰有余。她不想重来一遍高三,也开始挑选想去的城市,去上大学。她选择了一个省外的文理大学,填到志愿表里。便开始想象自己闪耀的未来。
没到一个月,通知书就陆续发放了。城里学生的通知书寄到了他们家里,山里学生的通知书则统一寄到学校。山里的学生自己去学校领取。那一天乔雪坐上客车,再一次最后一次返回自己的高中,心里感慨万千。她拿着通知书,心里高兴,却也有烦恼。烦恼什么呢?烦恼的是她的学费,家里如何能够供得起。
回到家,乔雪拿着通知书,指着上面的字,一字一句慢慢读给爷爷听。爷爷不清楚大学为何物,只知道这两字就代表着文化高,一个字好。爷孙俩都很高兴,晚上爷爷还喝了几口酒庆祝。
短暂的开心过后,烦恼也开始重复的困扰乔雪。爷爷说他去找村里的长辈借一借,为此还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抖了抖衣角,好像这样能看起来更正式些。乔雪爷爷换衣服也是因为高兴,有面。乔雪爷爷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凑到两千块钱,这跟学费相比,还不够。
这时候菊嫂来了。不为别的事,就是拿钱给乔雪。拿钱给乔雪的不是菊嫂,而是春雷家,菊嫂代为转达。菊嫂把牛皮信封装着的钱递给乔雪,乔雪不接。爷爷接了过去。菊嫂说:“春雷家说了,这钱也不是借,就是一点心意。雪儿不用还,也不要有压力。”
爷爷问:“为啥?”
菊嫂说:“还能为啥?看上了咱家小雪。”再看着乔雪,补充一句:“记着点他家的好。”
“我会还的。”乔雪接着说:“等我有钱了就还。”
菊嫂叹了一口气,离开。
在另一个村子里,正在举办酒席。主家正是李明拉家。李明拉觉得考个二本,没有什么好庆祝的。奈何她父亲想要这个脸面,家里也是为了收回前些年送出去的份子钱。
村里的人说:“是大学生就行了,管他是几本勒。二比一还大,说明二本比一本还多一本!”李明拉看着,没有争辩。酒席上,李明拉在亲戚朋友的笑脸和祝福里,倍感压力。这个酒席一举办,相当于昭告全村,李家出了个大学生,以后不搞出点名堂来都不好意思。
暑假时光,飞快流逝。
飞快流逝代表着日子过的很充实。李明拉在家里收拾各种东西,要带去外地。乔雪在家帮爷爷干活,珍惜相处的时光,能多帮一点是一点。
九月,新学期开学。乔雪坐上了火车来到省城,独自到学校报到。对乔雪来说,一沓信封装着的学费递给财务处的那一瞬间,她的生活随之发生改变。李明拉则坐上飞机,在父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外地,到学校报到。
从此,时间仿佛划出了一道分割线。距离和选择暗示着她们再也不会有交集,和那段不太熟悉的青春告别,无声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