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臣朱棣,拜见皇上。(1 / 2)

朝中诸位大臣注视着朱棣,其中包括诸多王公贵族,如李景隆、耿炳文、徐辉祖等。

他们面对不敬的朱棣,面露愤怒之色,眼神却在不停转动,似乎心存其他念头。

解缙收回了已迈出的一脚,明白这一刻的沉默,远比言语更能发挥效用。

果不其然,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无人再开口。

所有人都站立着,目光紧盯着朱棣。

寂静无声,整个空间充斥着压抑感,这种压迫力持续冲击着朱棣的坚定意志。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人已经开始颤抖。

倘若今日父亲不向皇上行礼,他们三兄弟的最佳结局,也许就是与父亲一同离开,寻找一处田地耕作。

至于最糟糕的结果,他们不敢去想象。

朱允炆和朱棣的目光对峙着。

两人都在默默的较量中。

朱棣清晰地看到朱允炆嘴角挂着的微笑,但他的眼神却透着冰冷和无情。

朱棣回想起不久前朱允炆将平安、瞿能等人派往北平周边。

形势已变,无处可退!

朱棣俯首,深深呼吸,逐渐跪下,俯身致敬,高声宣称:“臣朱棣,拜见皇上。”

心中不愿,却也无奈!

朱棣压制了内心的反抗,将那对至高权力的欲望,谨慎地掩藏。

今天的顺从,是为了将来的那个位置!

朱棣的屈服使得朝堂上的紧张气氛逐渐舒缓,官员们也纷纷放松了。

朱允炆的笑容逐渐淡去,面容变得严肃认真。

能屈能伸,擅长隐藏和表演,不愧是永乐帝。

不过,朱允炆也清楚,朱棣的膝盖下跪,但他的心却始终坚定不屈!

“起身吧。”

朱允炆微微挥手,淡淡地说道,目送朱棣起身,继续说道:

“太祖离世时,我专注于遵循遗诏,未顾及皇室之亲情,导致燕王未能及时归京奔丧,这是我的过错。”

闻言,方孝孺急忙发声:“皇上,根据太祖的规定,各王在封国内,不得随意进京,这与陛下无关,关于过错的说法,似乎并不合适,请陛下收回此言。”

朱棣见朱允炆抢先一步,主动承担过错,若再追究奔丧受阻一事,便显得自己小气,无奈之下只能顺应,答道:

“方先生所言极是,虽然我内心有所不满,但也不敢违逆太祖之命。”

“既然是太祖的意旨,我自当遵循。”

“错误就是错误,一个不愿承认并直面错误的帝王,怎能治理天下?”朱允炆轻叹一声,继续道:“在做人做事上,小错误可以改正,中错误可以纠正,但大错误,绝不宽恕……”

‘绝不宽恕’这四字落在朱棣耳中,令他全身一震,抬头望去,只见朱允炆正凝视着自己。

这难道是在警告自己,回头还来得及吗?

“朕希望诸位勤于反思,畅所欲言。”

“如果朕有所不当,可以上书说明。”

“但有一点,朕不需要无根据的传言,朕需要的是有理有据的陈述。”

“空洞无物的话语,无端的攀附陷害,这类事情,就让它彻底终结吧。”

朱允炆的这番话,让朝堂上的人士振奋起来。

特别是那些从洪武朝幸存下来的臣子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意味着皇上不会再因为一言不合就对百官实施鞭罚,也不会因为某人的恶意陷害而导致连坐。

朱棣听到朱允炆的话,心中也暗自点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