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将心比心(2 / 2)

三是善用反听。

所谓反听,就是前面所讲的反观,也即站在相反的,相对的立场考虑问题。其实就是逻辑学中的反向思维。

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其言无比,乃为之变。这句话讲述了使用反听之法的缘由,就是说,如果比较对方的言辞后,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要改变现行的方法。

那如何改变现行的方法呢。需要做到以象动之,也就是说,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迎合对方的心思,以触动对方,从而查见对方实情。然后进一步驾驭控制对方,使自己拥有主动权。

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就是前面所说的反以观往,覆以验来。

具体而言,已反往,就是我方用象的言语去刺激,触动对方,以引起对方的回应。比如提出问题,诘难反问对方。

而彼覆来,则是指对方受到我方言语的刺激后,必然会做出相应的回复,这就好比记者采访人物,一问一答,你一言我一语,交流顺畅。而若记者能够运用象的言语去诱导对方。

换言之,就是用钓语去勾引对方,然后暗自揣摩,比较对方的言辞。就一定能知晓对方的所思所想和行动意图。知晓了对方的想法和意图,对于对方的言行举动,我方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对策。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

这段话是说,善于反向思维的人,为了获得对方的实情,能像鬼神一样,变幻莫测。他不但能变化得当,而能非常周密的把控谈话节奏。就好比谈节目的主持人,能很好的把控谈话节奏。

牧之审也,这个牧字,是把控驾驭的意思,这个审字,则是周密的意思。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周密的把控谈话的节奏,则得不到对方的实情。而得不到对方的实情,对于对方的言行举动,就不能制定周密的应对之策。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不断的变化象比之辞。这样,对方必定会说出应对之语,然后,我们只要认真的揣摩分析对方的言语,就能获得对方的实情与真实想法。

以还听之,这个听字,本义是聆听,此处引申为揣摩分析的意思,那我们如何不断的变换象比之辞呢。

鬼谷子认为,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鬼谷子的意思是,想要听对方说话,自己反而要学会沉默。想要对方张扬,自己反而要收敛。想要对方高大,自己反而要低下。想要获取对方的实情,自己反而要先给予一些信息。想要对方敞开心思,就要运用象比之法,以便把控对方的言辞。正所谓,相同的声音,能够相互呼应,产生共鸣。实情与道理相符,最终会彼此认同,归于同一。

鬼谷子的这段话,体现了哲学的辩证法思想。与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的思想相同。

四是知已知彼。

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强调了知已知彼的重要性。但知已与知彼,谁先谁后呢。

鬼谷子认为,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其意思就是,要了解别人必先了解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后才能真正了解别人。

为什么了解别人,必先了解自己呢。

因为人性都是相通的,人人都有七情六欲,无论圣人,还是普通人,都概莫能外。

唯一的区别,就是圣人的修为高于常人。

因此,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七情六欲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七情六欲,去推断别人的七情六欲,也就能将别人了解透彻。比如你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其实别人和你想的一样,同样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同理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