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Chapter38(1 / 2)

  先去找了玛丽。就她关心的读书疑惑,提了一些看法。

  布兰度表示自己有不少事要做,无法随时为玛丽解惑。

  每周一次,尽力给她答疑书本问题。并非不重视玛丽,而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玛丽平时看书产生的疑惑,不妨先找班纳特先生谈一谈。

  经过昨天的晚餐故事会,她对父亲的畏惧感少了些许,如今能试着主动提问,也能与母亲、姐妹们聊聊天。

  人的性情不同。

  有的人独立,完全不在意他人目光,不在乎是否与他人建立连接,反而非常享受孤独。

  玛丽看似独来独往,实则渴望被关注。

  既然她有这样的想法,鼓励她与家人多接触。不尝试就无法建立亲近关系,无法让现在的她获得快乐。

  尝试过后,说不定会有变化。

  玛丽可能变得擅于社交,也可能发现其实一个人徜徉书海的滋味很美好。那都是后话。

  不过,布兰度也建议玛丽不必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与人的思想亦然。

  读书不必死记硬背,或照本宣科他人的理念。多看,多听,多思,得出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为什么不给玛丽送大部头的神学书,而送了一堆其他各种类型的书籍。

  不必把思考范围圈定在冗长的神学论著中,拓宽她的视野,让她看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

  幸而,以班纳特家的宽松环境可以接触不同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方面,班纳特先生不似社会上的某些老古板,没有对于女儿的阅读设置诸多限制,他不认为只有阅读宗教书籍才能养成良善性情。

  默许女儿们读各种各样的书,伊丽莎白一直能进出父亲的书房。

  问题在于每个人对「默许」的理解不同。

  班纳特先生在大女儿、二女儿小时候,有悉心教导过她们一段时间,父女之间的关系亲近。

  玛丽却没有得到相同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父亲的“默许”只感受到了“默”的那一面。沉默与不交流滋生出生疏与畏惧,怎么可能自行感悟“许”的那一面。

  直到班纳特先生打破了既定的行为模式,让玛丽有了直观感受,她才能做出改变。

  布兰度鼓励推动了这种改变,也坦言自己不一定能给玛丽提供正确答案,人终究走出一条自我探索之路。

  玛丽一一记下,表明会认真想一想,先抱着问题集去找父亲了。

  布兰度则是带着疑惑,敲响了简与伊丽莎白的房门。

  无需多话,经过昨天的家庭聚会,三人已经达成共识——都是「妹妹矫正联盟」的一员。

  “我有一个问题,凯瑟琳与莉迪亚不喜学习,平时对什么感兴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