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天堂岛/乌巢犹豫37(2 / 2)

对于直接救援乌巢,袁绍认为就事论事,岂不是显示出自己的谋略低人一等?不仅被曹操算计,更被身边臣工小觑。如果带头人事事都能被人看清算准,那么他的权威性就无从谈起。这对于一个意图统一天下的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但是直捣黄龙攻击大营,万一出现误判,则容易被人视之为故作奇计而后贻笑大方。

他甚至也想到了亲自带队猛攻大营,但是又感觉凭借十几倍的兵力却亲自上阵,有损运筹帷幄的形象。

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袁绍犹豫了。

《大纲》最后总结一句话:……就是这种由于潜意识与表意识出现矛盾导致输出端——大脑——无法有效给出解决办法,导致执行能力严重下滑的表现。

这就是“乌巢犹豫”。

在这一章结尾部分,《大纲》列出了一个思考题:

同样困境,实际上对于曹操也存在,请问为什么曹操却能够选择一个正确方向。

因为是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有个高分答案是这样回答的:

曹操在面对“乌巢犹豫”时,他的潜意识和表意识是一致的,只想一件事——把袁绍打败。

在失败即覆灭的情况下,曹操能够摒弃杂念,控制畏惧死亡和失败的内心,将身心表里统一到既定目标“打败袁绍”上,而不是考虑“如果失败会怎样,如果成功我要怎么样”这类非核心问题,本身就是自身境界格局的一个体现。

然而这种乌巢犹豫,在仿生人身上是不存在的。

或者说被压制到最低程度。

究其原因,也是在设计乃至制作之初,人类对仿生人始终保持高度的戒备。

仿生人是从机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机器人的发展史离不开“失控”“混乱”“伤害”这些字眼。一个小小的代码错误,就可能导致机器人警察将行人视为恐怖分子,机器塔吊将指挥者视为钢筋混凝土的一部分。

而仿生人使用了生物技术,模拟制作成功仿人类大脑,实现了人工制品对世界的独立判断,也就是被称为“人格”或“灵魂”的东西。

从一台能够与人聊天的机器到一个能够边聊天边思考的仿生人,完全是二维世界向三维世界的跨越。

人类因此进入了仿生人时代。

然而有鉴于过往超级机器在发展中违背造物主的情况,在仿生人的制作中,一个天才设计了一种叫“乌巢犹豫”的控制器。

它不是电子设备,因为担心被电磁设备影响破坏。

“乌巢犹豫”使用的是物理干扰的办法。

在每个仿生人出生之前,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大脑中央沟前方下方额骨附近,放置一个几纳米长度的“控制器”。

它所在的部分,正是负责大脑深度思维的额叶部分。

看起来,就好像在那里安装了一个开关,

一个控制意识的开关。

因为极小,它像一个寄生虫一把悄悄隐藏在巨大的脑干中,

任何人都不会注意到。

但是它确实至关重要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