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朱棣口谕,事情真多(1 / 2)
朱棣短短几句话,可谓是意简言赅,内涵深意,以一个叔叔的口吻将自己侄儿犯的错误给细说了一遍,言语之中却满是关切之意。
前半部分,他先诉说了朱常博的鲁莽行为,以一个无兵无权的王爷之身,追讨一府之长本身就是找死的行为,更别说后面还跟着一个从二品的大员,诺敏就擒的当天晚上,数封指责朱常博不守规章的奏折就秘密的从各大官员之手发出,走驿站密折发到了圣上的案头,如果不是他留中不发的话,现在六部已经在商议如何给朱常博降罪。
隋和不辞而别乃是将自己的罪名给落实了下来,如果他别有二心选择硬抗到底的话,刑部很有可能查不出来什么东西,而且隋和那借刀杀人之计也被朱棣重点点了出来,如果没有认证,就算是贵为王爷之身,状告朝廷二品大员,自己也会吃个暗亏。
中间部分,朱棣则是相当肯定了朱常博的发明创造,口罩对于西北乃至北面的意义重大,在沙土多的地方和应对北方寒冷的冬季,非常有好处,口罩将进入军需采购名单之中,优先供应给大明军队。
最后部分,他对于朝廷的情况给与简单说明,朝廷刚立不到两年,就有宵小之徒盯上了还很羸弱的永乐王朝,安南试图在这个时候将立国一事成为事实,这等不尊礼法,忘恩负义的家伙践踏着大明的尊严,需要有朱家人替朝廷分忧,无重大战役,自己可以不露面,掀翻陈氏王朝的时候,人必须在场。
最关键的是,安南一役只能赢,不能输。
赢了以后,朝廷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和朝廷关系若即若离的乌斯藏都司(西藏),若是输了,朝廷不得不从少得可怜的兵中分拨出来,帮忙镇守云南一地。
这是关切,也是威胁。
最后一句尤为特殊,“颜怀礼之人,忠心可嘉,乃朕之心腹,可堪大用。”
颜怀礼念完口谕,请朱常博坐下,然后推开大门,“大公公,麻烦送个火盆进来。”
应喜一愣,都已经是将近六月了,天气炎热,要火盆干什么。
虽说如此,但他还是亲自送了一个点燃的火盆到北书房。
颜怀礼看了应喜一眼,从怀里掏出另外一份没宣读过的圣旨,两份合在一起在火盆上面点燃,看着火盆中的最后一丝黄娟化为灰烬,颜怀礼这才松了一口气。
“若是本王刚才没有应了安南的差事,颜大人准备的,就是另外一份圣旨了吧。”
“殿下何出此言?”颜怀礼故作震惊状,“下官乃陛下之忠臣,大明之忠臣,还请闽王殿下体会下官等拳拳报国之心。”
“你既然有报国之心,可有良计?”
“下官并无良策,但殿下应知,云南布政使司上次考满,所有官员的评测均过于下官之手。”颜怀礼点点自己的脑子,“那些评语,下官的脑中一字不忘。”
按照大明律例,官员每三年考评一次,一共考评三次,九年为满,称之为考满。
朱常博瞬间体会到朱棣口谕中,对于颜怀礼的评价中“可堪大用”那四个字的妙处了。
这个家伙,就是云南一省各官员的品行记录仪啊。
这样算来,朱棣这一举动的目的就很清楚了。
在他心中,自己不过是一个无兵无将,不成气候的子侄辈。
但是自己处于云南一地,北面,西边,南边全有虎视眈眈的敌人。
看在口罩的份上,他并不介意给自己一点小小的特权,让自己获得一定的名声,他也可以获得少许栽培后辈的名声,好平衡下自己在朱氏家族中常年削藩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