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辽国使团 出言不逊(1 / 2)

“你知道教谕为什么昨夜巡查吗?”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的姜冶白,望了一眼台上与辽国使团友好会晤的西夜院长,悄悄地凑到淮龄耳边。

淮龄:“为什么?”

姜冶白:“西夜绪举报的。”

此时的西夜绪站在台上,作为内院生代表,陪伴在西夜院长身边。

淮龄神色自若,她的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但皮肤仍旧莹白剔透。他们起晚了,来得迟。两人都不喜欢凑热闹,所以乖乖地躲在最后一排的人群中。

“你怎么没反应啊?”

“毕竟是我们出逃在先。”

姜冶白撇嘴,不同意淮龄的看法,“上次咱俩还跟她还一起打牌呢!好歹有牌友的交情在吧。话说回来,你得罪过她?”

人群前面的南芳县主似乎是察觉到姜冶白和淮龄的窃窃私语,她略带不安地回头看了一眼淮龄。姜冶白朝南芳县主傻笑打招呼。南芳县主轻哼一声,又转了回去。

姜冶白打了个哈欠:“我要困死了。”

淮龄的眼睛缓缓地合上,又强行睁开,保持清醒。

听到姜冶白的抱怨,她也跟着点了点头。

漫长的见面讲话结束后,学生们终于可以先行散场了。困得不行的淮龄和姜冶白互相搀扶着,立刻往内院舍走。

他们再不补觉,会死。

“你俩不吃饭了?”站在角落的卷毛少年萧定轲在后面喊。

淮龄和姜冶白默契地摇摇头,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

“这俩人昨晚没睡觉吗?”萧定轲挠了挠头,望着两人的背影疑惑地说,“有这么困吗?”

整个下午,稷下院院长西夜青领着辽国使团到处参观。而辽国想发展贵族子弟的教育、组织培养高级人才,势必要向这个庞大的中原帝国学习、借鉴。

“稷下院的教学采取的是走班制,每位学生可以在基础的课程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另外的课程。我们开设经文、射箭、律法、商学、农业、小说、音律等课程。”

西夜青领着辽国使团,走上九曲回廊。经过弘文馆时,馆内学生们的读书声整齐入耳。

“农业?你们如何开设这门课呢?我大辽拥有广袤无际的草原,与中原不同。你们的农业课也会涉及吗?”走在使团最中间、最前面的辽国太子萧重元起了兴趣。

他说完,忍不住轻咳了两声。一旁的使臣见状要给他披上长袄,萧重元摆摆手拒绝了。萧重元是早产子,出生以来,身体就一直不好,动不动就咳个不停。

“农业课由张垚大学士主讲,分为理论和实践的部分。不仅会涉及到辽国,也会涉及到姑莫。”西夜青缓缓道来,她作了个‘请’的手势,“这边请”。

萧重元了然地点点头,向左右跟随的使臣说:“张垚大学士,我知道的。当初大辽的旱灾还是元华皇帝派他来帮我们治理的。”

两位使臣也露出原来如此的神色,跟着赞许地点点头。

务农馆在室内设有一片凹陷的土地,形状四四方方,像个水池。此时,张垚大学士正在上课,他亲力亲为,站在地里教授如何耕种土地。

他五官平平,也不高,打扮得像个普通的农夫,身上没有什么书生气。因为常年耕种,所以皮肤呈一种淡淡的古铜色,身材精瘦。性格老实木愣,醉心农地。

几个学生也站在土地里,他们穿着襻膊,地里插着锄头、铁锨。一两个学生站累了,就坐在岸边,侧耳倾听。萧定轲在和另一个少年互相用泥土打闹。

但张垚仍然是认真讲解着的,他仿佛不是在给学生讲,而是在给自己讲。不过,也有极认真听讲的。

裴姣提起插在土地里的锄头,泥土溅到身上,但丝毫不在意。她拎着锄头走到张垚身侧,“师父,我锄地时总觉使不上力。是我的方法不对吗?”

裴姣就是张垚今年破例收下的内院生。没有棱角的圆脸蛋,额前留着刘海,娇小可爱,做起事却一丝不苟。她出自河东裴氏。

历史上,这个大家族出过不少高官,宰相也有过。上次,淮龄三人去过的山乔戏坊就是她家的产业。

到了这一辈,裴姣是家中年龄最小的,也是最受疼爱的。但她性情并不娇纵,反而有着与外貌并不相符的认真沉稳,对农耕种地颇有兴趣。

张垚抬头,看到是自己的徒弟,于是耐心地给她讲解。张垚言简意赅地说了使用锄头的几个重点,裴姣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