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遇难当乞丐21(2 / 2)

他想着能回到东关渡口,找到自己雇的那个船家,虽然去不到京城,把预付的船钱退一些回来,可以应付些时日。寻人一问,离东关渡尚有四五十里的路程,心想就算回得去,那船家也早就离开了吧。

就这么游走在山野之间,当一个饮山泉食野果的野人吗?这一辈子就这么过了吗?他看了看香玉的锦帕,心想:“我席方平不曾为阎王击垮,岂会为几个贼人断送前途,为孔兄兄灭了志气?”

他决定一路行乞,走陆路去京城,就算爬也要爬到考场,不考中功名誓不罢休。

于是他一边放下身段乞讨,一边问路向京城的方向行去。走走停停,一日可以走六七十里,赶不上秋闱,可以赶春闱。

如此风餐露宿过了十数日,终酿出一场大病来。一开始浑身酸痛,头昏脑胀,卧地不起,后来身上奇痒难当,翻开衣襟一看,皮肤上全是红豆大的疹子,抓搔之下流出黄水、鲜血,更觉痒中带疼,难受至极。

不搔痒得不行,搔了痛得不行,直弄得一夜不曾睡着。此后那恶疮仍在不断生长,布满周身,脓血淋漓,恶臭引得苍蝇来叮。

他好几日没有进食,饿得奄奄一息,求生的念头支撑起他向城中爬去。途中所遇路人,见他这副模样,知道他染了瘟病,无不掩鼻避得远远的。地上捡到食物,不管有多脏,也视同美味。纵然他之前有多清高,这时免不得要效齐人的行径。

从此他就在这街边乞讨度日。幸得天气尚暖,衣服薄些还勉强能挨得过,只是疮臭难闻,人见人厌,难得讨到好的。

这月十九日是观世音生日,观音庙举办法会,善男信女都到庙中烧香祈福,大户人家有银钱、素食施舍。

那门口士女们往来不绝,烧香的、闲游的鱼贯而入,聚集着一大群叫化儿,扯着人只管要钱,好善的还肯施舍,不好善的一通乱骂。

方平混在人群中,看那些踢球的、说书的、卖杂耍的、打拳的,好不闹热。

忽听叫化儿们喊:“仙女来啦!”都一窝蜂似拥上去,你争我抢,把白米饭抢撒得满地都是,或为了一个馒头争得头破血流。那抢得多的便洋洋得意,见方平没得吃,反嘲骂他不长进。

有人便问他:“他们都吃,你为何不吃?”

方平回道:“我没有得,我不能抢。”

别的叫化儿便笑他:“他是个公子叫化儿,要人恭恭敬敬送给他,才吃呢。”

“他是个秀才叫化儿,假装斯文哩!”

信众中有个老妪知晓他,说道:“可怜他本不是叫化儿,他是外地路过的客人,被贼人骗光了盘缠,又害了病,流落于此。”

方平也不理会,径直到庙前向观音像参拜。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法力无边,为什么这世上还有这么多苦难?为什么世人还在苦海中无法脱离?弟子席方平在下,祈请早脱苦难。”

他又想到了香玉,便将那方锦帕拿出来看。

他还要留着那方锦帕,时不时拿来闻上一闻,那上面本来有着香玉闺房里才有的香味,经水浸泡后淡了许多。那淡去的香味如同同香玉在他心中的身影渐行渐远,最后变得遥不可及。

也一并为她祝福:

“还有我那香玉妹妹,愿她病体早康,早结良缘,来日少病少灾少难,多子多福多寿!”

祝毕,方平四处转了转,讨了些馍馍并酒,拖着病痛的身子往回走。

行至一处山坳,一个手提花篮、手梳双抓髻的青衣女童坐在道旁等他,对他说道:

“你跟我来,我家主人要见你。”

“你家主人是谁?有什么事见我?”

“多问作甚,自是不会害你。”

方平左右无事,便也跟着她。女童在前带路,走得甚快,嫌方平走得慢了,从篮子里拿出一根枝条给他。

“你将你那根棍子丢了,用我的。”

方平见枝条又短又小,心中犯疑,接在手上时,却变作一根拐杖,为之大奇。拄着走时,只觉身轻体健,与那女童走得一样快了。

不知走了多久,转过一个山口,但见前面一座山甚是奇峻,青山叠着苍翠的乔木,云烟缭绕出碧岫,山崖如虎踞龙蟠。一路行去,时见流水潺潺,飞泉溅玉,耳中有猿啼鹤唳之声。

女童领着方平经过许多林壑,上了几层高崖,数步一歇,到了陡绝处不能立足,还需青霞伸手扶掖。抬头见峰头在云天之上,及至高处,云又在脚下了。又上了一座高岭,远远望见一丛芭蕉林,林中影影绰绰站着一个白衣女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