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2 / 2)
徐妙锦并非内宫之人,而是出自显赫的徐府,其身份尊贵,自然不可能成为宫中的女官。
即便是旁观的马恩慧也感到吃惊,认为这样的要求极为不适宜。
朱允炆不以为意这些规矩束缚,对徐妙锦说:“朕了解你品性善良,聪明伶俐,如今国家稳定,朕新登基,正需贤才辅佐。朕想让你进入国子监,为朕挑选一些有用之人,你愿意吗?”
“国子监?”徐妙锦更加惊讶。
马恩慧急忙补充:“陛下,国子监是培养皇家学士的圣地,乃国家栋梁之地。妙锦尚年轻,学识未深,且为女性,如何适合进入国子监工作?不如召见国子监祭酒,让他们负责选拔即可。”
朱允炆并未回应马恩慧的话,而是目光定格在徐妙锦身上,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徐妙锦望向朱允炆,心中泛起激动,女官进入国子监乃历史上首次,她微微弯腰,坚定地回答:“我愿尽力。”
朱允炆肯定地点头,认真地说:“朕所需的是真正有学识和才能的人才。若你办事得力,朕将允许你在国子监以外,另设一所女子学堂。”
“什么?”徐妙锦惊讶地望向朱允炆。
“女子无才便是德”历来是对古代女性的刻画,而在中国历史上,主角一直都是男性。
虽原文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女弱男强”的观念,是统治者维持秩序的工具。
女性的教育和发展权利,向来被忽视。
朱允炆准备开创这一新篇章!
正如那伟人所言,妇女能担半边天的重任!
尽管现在提出“人人平等”和“自由言论”等理念可能会遭遇众多非议甚至谴责,但推动教育进步总该是可以的,对吧?
徐妙锦缓缓跪下,目光严肃地注视着朱允炆,问道:“陛下所言真的吗?”
她聪明敏慧,明白女子学堂的意义重大!
如果不是徐达的女儿,如果不是得到众多哥哥的宠爱,徐妙锦也只能局限于庭院,沉浸于读书弹琴的日常,无法涉足更广阔的世界。
对于大多数女子来说,日常生活更是局限于家门内。
不敢奢望与男子一样接受学堂教育,甚至在家中也只能学习女红等技艺,声音微弱,地位低微。
关于四书五经、治国理政的知识?
男性们可能会质疑:女子学这些有何用?女子岂能参与政事!
这种不甘和无奈深深地刻在了徐妙锦的心里,但她从未想过这些现状有朝一日能被改变。
“如果你无法完成,招募的都是庸人。那么,女子学堂的大门,也将因你而永远关闭。”朱允炆语气严肃地说道。
徐妙锦感受到肩上沉重的责任,但她仍然坚定地回答:“我一定会办到!”
朱允炆轻轻点头,命令道:“颁布朕的旨意,任命徐妙锦为国子监学正,负责监督纪律,管理学生。”
“领旨。”旁边的太监应声道。
朱允炆挥了挥手,示意徐妙锦起身,然后对太监指示:“通知国子监祭酒楼日初和司业匡凌,此事由朕决定,不得有异议。”
讲完这些,心情愉快的朱允炆步入长安宫,目光落在安静沉睡的孩子身上,那是他的儿子朱文奎。
孩子年仅两岁。
马恩慧望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朱允炆,静坐一旁,轻声叹道:“陛下今日之举,恐将引起一番波澜。”
朱允炆嘴角轻轻上翘,自信地说:“这些小波澜,不足挂齿,若有必要,不妨来一场公开的辩论。”
“辩论?”马恩慧疑惑地眨了眨眼,心想不知朱允炆凭何与那些善于引经据典的士大夫辩驳。
“陛下,魏国公前来求见。”太监恭敬地禀报。
朱允炆轻笑道:“看来演武场上的活动已经结束,让他到武英殿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