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另类的锦衣卫,悬镜司。(2 / 2)
三德子急忙答道:“皇上,这些天藩王们并未有大动作,只有高阳郡王朱高煦较为显眼,他曾与李增枝一同频繁光顾娱乐场所。”
“哼,热孝期间,连最基本的节制都做不到,朱高煦这般行为,真是让人失望。”朱允炆轻笑着。
一个人如果连基本欲望都无法约束,那他的未来注定不会有大成就。
要想成就大事,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智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自我控制力,明白自己应当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然而……”三德子显得迟疑。
“然而什么?”朱允炆追问。
三德子急忙跪地,颤声道:“陛下,这只是闲言碎语……”
“讲出来,即使有误,朕不会责怪。”朱允炆柔和地说。
三德子回答:“陛下,据说宁王与曹国公亲近异常,最近几日,似乎经常留宿于岐阳王府。但是,这些消息的真实性,我无法确定。”
朱允炆轻声一笑,开口说:“还有别的消息吗?”
三德子显露出不安的表情,回答:“据传,宁王广交人脉,与众多武将及贵族关系密切……”
朱允炆挥了挥手,指示道:“调查一下,这些话是谁传给你的,将此人拿来审问。”
“啥?”三德子惊讶地望向朱允炆。
“你是朕的眼和耳,你所听所见,往往是他人故意传递给你的。”
朱允炆注视着三德子,语气带着几分冷淡,说道:“去调查吧,谁这样用心良苦,用宁王作为幌子转移朕的注意力,找出这个人!”
三德子身上汗水淋漓,跪在地上不敢动弹。
“看来该是重启锦衣卫的时候了。”朱允炆心中轻叹。
他不可能总是通过五军都督府或内阁大臣了解一切,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和复杂的关系网。
如果有人故意隐瞒真相,他在深宫中就像个盲聋之人。
锦衣卫是朱元璋创立的,最初名为拱卫司,后改为亲军都尉府,控制仪鸾司,负责皇帝的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废除了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设立了锦衣卫。
对于明朝初期,锦衣卫的主要任务是“守卫直驾、巡查和逮捕”,直接向皇帝汇报,拥有极大的权力。
能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而且逮捕之后,无需三法司介入,可以自行审问。
在洪武时期,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成为了无数大臣的恶梦。
《明史·刑法志》中有一句话揭示了锦衣卫的恐怖:“胡惟庸案、蓝玉案,株连四万人。”
这种株连,大部分是锦衣卫一手制造的,当然,这也与朱元璋的偏执和默许有关。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废除了锦衣卫。
但在朱棣登基后,锦衣卫又被恢复,与臭名昭著的“东厂”一同,成为了大明最可怕的特务组织。
朱允炆明白,大臣们对恢复锦衣卫必然反对,他们厌恶又害怕那段黑暗时期。
但朱允炆不能容忍自己没有听话的眼耳。
仅凭五军都督府、内阁和言官,很可能听不到其他声音。
朱允炆并不倾向于使用暴力,但确实需要类似锦衣卫的机构,为自己搜集情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对于恢复锦衣卫可能面临的反对,朱允炆选择了另辟蹊径,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机构。
亲自监督管理,专注于搜集整个大明帝国的情报。
至于命名,那便叫悬镜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