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以“背离太祖,擅自改变治国策略”为由,宣称朱允炆不适做帝王!(2 / 2)
朱棣年少时便随李文忠学习兵法,与李景隆、李增枝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现如今,朱棣自北平急赴京师,途经扬州府时,与这位亲近的“家人”相遇,内心自是充满了温情。
李增枝细心安排,将朱棣一行安置于扬州府内一家酒楼,严令士兵守卫,禁止外人靠近。
随着酒宴进入高潮,李增枝巧妙地示意左右随从离开,朱棣亦微微示意让丘福等人退出房间。
房内仅剩李增枝和朱棣两人时,李增枝放松警惕,端起酒杯向朱棣敬酒,真诚地说道:“叔父,我们既是一家之人,便无需遮掩言辞。”
朱棣沉默地回应,点头认同。
确实,从血脉纽带来看,他们是同一家族的亲人。
“叔父,说句心里话,现今皇上的举动难以捉摸。”
李增枝轻声向朱棣透露道:“先是成立了内阁,接着实施了新兵训练计划,最近更是设立了悬镜司,朝廷上下,众人心中忧虑。”
朱棣对李增枝询问:“此事何解?”
朱棣对朱允炆的政策颇为理解,甚至持支持态度。
毕竟若他即位,也需借助众人之力治理国家,否则皇帝亲力亲为,无异于自寻疲惫。
他认为内阁的设立是高明之策。
至于新兵训练与悬镜司,朱棣认为这些措施并非如李增枝所言,会令人心惶惶。
“眼下朝堂之权大都归于六部及内阁,官吏们每月仅能两度见皇上,奏折呈上,若涉及弹劾,往往被内阁搁置。”
李增枝长叹一声,续说:“如此继续,大明江山将沦为内阁之物。”
朱棣平静地细酌着酒,心知内阁权力虽大,但李增枝此言过于夸张。
“实行新兵训练,竟需减兵十万,而这十万裁撤之中,多数是我们这些勋贵的兵力。”
李增枝接着说:“尤为甚者,与我们关系紧密的卫营长官亦被免职,只能带领部下离开京营。”
“对于这些昔日战友,我们是援手还是坐视?”
“若援助,难以应对纷纷而来的请求,更不可违背皇上之命。”
“若不理会,任由他们流落,怎能放任昔日同袍落难?”
“皇上一心推行新兵之策,却动摇了京营的基础,此乃大乱之兆。”
“至于悬镜司,无疑是锦衣卫的翻版。”
“皇上刚刚掌握大权,便违逆太祖之意,重启锦衣卫,明显未能理解太祖的治国之道。”
朱棣凝视着李增枝,他的话“未能理解太祖的治国之道”在朱棣心头回响,如霹雳般在其思维中翻腾。
这是绝佳的借口!
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朱允炆却设立内阁来取而代之。
太祖曾扩张京营,朱允炆却选择了裁减。
太祖废除锦衣卫,朱允炆却又设立悬镜司。
观察朱允炆最近的举措,其做法与太祖明显相悖。
若以“背离太祖,擅自改变治国策略”为由,宣称朱允炆不适合做帝王!
那么自己起兵时,可以振臂高呼“恢复国家根本,继承祖制”,向世人宣告,只有朱棣最懂太祖的治国智慧,是天命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