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解缙,你是否愿意为我编纂一本《建文大典》呢?(1 / 2)
御史高翔挥动笔墨,笔锋犀利,大量引用经典。
从三皇五帝起,直至明太祖。
高翔铺陈万言,倾泄其心中的悲愤与不平,直斥道:“女子理当安守家纺,何必贬低自身至朝堂之上,我们皆为男子汉,誓死维护四书五经的尊严!”
一份又一份的奏折源源不断,直接被送往武英殿。
单是御史的话或许还罢了,但六部的其他官员也不愿落后,纷纷动笔撰写弹劾书。
有些人更是直接把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徐辉祖,给他扣上了“妄议后宫,丧失廉耻”的罪名。
甚至原本与此事毫无关联的钦天监也插了一脚,声称“夜观天象,预示异变将至”。
朱允炆坐在武英殿内,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这些奏折。
这些人的文采确实不凡,言辞华丽,对仗严谨,文句流畅,即便是责骂也不带一字粗俗。
“你看,一个女子进入国子监,就让整个朝廷的文臣惊慌失措,难道女子真有这般可怕?”
朱允炆边说边望向一旁抱着孩子的马恩慧。
“陛下,我之前就有所提醒,您明知这样做可能不当,为何还要坚持?”
马恩慧轻笑着回答:“现在大臣们的反对,也在情理之中。”
朱允炆挥了挥手,吩咐站在身旁的太监三德子:“将这些奏折退回给他们,你代朕去问问他们几个问题。”
三德子疑惑地问:“陛下,您想让我问他们些什么?”
朱允炆轻笑着说:“去问他们,你们的妈识字吗?不,用文雅些的说法,你们的母亲识字乎?妻子识字乎?女儿识字乎?她们愿意识字乎?”
三德子张口结舌,尴尬地望向马恩慧,马恩慧却默不作声低头,三德子无奈地答应了,手持奏折准备离开。
“等一等。”朱允炆叫住三德子,补充吩咐道:“跟他们回去,亲自让他们向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询问,然后记录下来,回来告诉朕。”
三德子应声答应,迅速去执行这一命令。
马恩慧忍不住笑了起来,看着朱允炆说:“陛下,这一计策,倒有些强人所难的味道。”
朱允炆放声大笑。
对付这些固执守旧的人,单纯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
就如《论语》所言,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稳固则道自生。
孝与悌,正是仁之根本。
既然你们这些读书人强调孝悌,总不至于连自己母亲的话都不听吧?
先让他们深思自己的真实想法,再来讨论徐妙锦的事情。
“陛下,翰林院方侍讲前来求见。”
朱允炆点头示意,随即一位四十左右、面容清瘦的男子穿着九品绿色官袍走入殿中。
这正是那位后来被朱棣斩尽“十族”的方孝孺!
若非方孝孺最终遭到朱棣的杀害,他可能会被后世的历史学家视为与李景隆等相似的人物,被冠以间谍、无能、愚昧等种种标签。
方孝孺自幼便被誉为“神童”,后来成为宋濂的门生。
宋濂被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本应该因为受到朱元璋的重视和两次召见,方孝孺的仕途应当一帆风顺。
然而,朱元璋却没有真正使用方孝孺,而是将他留给了自己的子孙——先是自己的儿子,儿子去世后,又留给了孙子,即现在的朱允炆。
朱允炆轻叹一声,若按历史进程发展,一旦朱棣攻入京城,方孝孺便将与八百余人一同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