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御驾东巡临江渚 野茶仙事话白升(2 / 2)
君臣欢宴,杯盘狼藉,尽欢而散。老皇帝龙心大悦后,顿感体力倍增。
是夜,楚女中最美的一位姑娘沐浴侍寝。
当衣衫被老皇帝层层退去之后,但见香肌胜雪,抚之柔滑细腻;柳腰圆润,堪堪二握;酥胸荡漾,如新月出岫。再睹其柳眉如弯,双眼泛波;搂之欲接还躲,触之娇羞难挡;真个是不娇自媚,不妖自艳。玉笛横陈,直叫人吹尽风月;花坞莺啼,真让人行遍千山。
有道是:茶是花博士,酒为色媒人。老皇帝激动之下,一时奋不顾身,直赴巫山。几番游龙戏水之后,老皇帝沉沉睡去。
过后,有位白发老翁来到始皇面前,指点他从放马沙南行,至一江面狭窄处渡江。始皇开心之余,欲跳上马背前往察看。结果不慎失手跌仆于地。这一跌,就把老皇帝跌醒了,眼见东方已白,自己却还枕在玉女臂上,方知刚才不过是南柯一梦。
起床用过早点后,始皇命人召来县令,问其梦中所示之地。
白升县令听了始皇之梦,当即跪呼:“恭喜万岁!”。
始皇问其原因,县令说,皇上所说的梦中白发老翁,正是鬼谷先师也。鬼谷子所示之地,乃本邑汤家埠也,江面极窄,水流较浅,恰可渡江。可见皇上此去,必定大吉大利;皇上龙体,必定万寿无疆也。
皇驾启程。
果然,在放马沙南5公里处,有一名为“汤家埠”的打鱼埠头。县令指挥手下征集渔船,安排皇驾顺利渡江,前往会稽郡。
只是始皇虽去,却余韵未料,否则也就没有后来的白升郡以及那么多纪念他的地名了。
传说秦始皇渡江那天凌晨,夜晚侍寝的楚女不知是劳累了还是着凉了,凌晨忽然发起烧来,娇躯无力,无法起床。
为了不耽误行程,在征得始皇同意后,丞相李斯命一名侍卫和一名宫女留下来照顾,大队人马仍按时渡江。
拜完大禹陵,始皇未从原路返回,那侍卫和宫女便伴着楚女留在了白升。那时的会稽已经是个热闹的都市,而白升县城还十分荒凉,只居有几十户渔家。难怪老皇帝转背就将它忘了。
也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自顾不暇,没有心思对付下人。渡过梨江之后,前晚快乐过头的老皇帝备感疲劳。在拜完大禹陵回宫的半途,溘然驾崩。
始皇死后,随行的李斯、赵高各怀心事,为掌权一事大搞内斗,乱作一团,谁还有心思挂念滞留于白升的三个下人?
后来,李斯、赵高这些权臣先后被人害死,留在白升的三名下人却因祸得福远离了朝廷党争,三人组成家庭,一夫二妻,倒也恩爱度日,此后生儿育女,子孙绵延。
据说白升后人为秦始皇归途中的暴毙,分析原因,得出了四个“过度”:
美食过度,造成消化障碍。
美酒过度,造成肝气消耗。
美色过度,造成肾精亏损。
丹药过度,造成铅中毒。
据好事者考证,在梨江白升的那个夜晚,老头儿兴奋过度,一夜驭女数次,之后直接趴窝,连翻身下床的力气都没了。
这当中的是非真相,只有那晚侍寝的楚女才最有发言权。
据说那楚女后来因风寒而留滞白升,天降姻缘嫁给侍卫,才知道那夜皇帝老儿确实是透支了。只为侍卫孔武有力,一夜驭她多次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何况出巡途中的秦始皇,已经是一个49岁的人。
后据秦时月所查,49岁的年龄,在后世属于中年,但在公元前210年前后,则属于老年了。据有关资料显示,那时男子的平均寿命,也就秦始皇这个寿数。女子略长,为56岁。
如果是从养生的角度去分析,在白升一夜的快乐,确实是始皇命终的元凶。
酒后行房,等同于涸池而渔。年轻者行了还会有,年老者行了就得走。
又兼是在冬天。按照道家和中医的讲法,严冬肃杀,一切宜藏。性事宜兴于春,藏于冬也。严冬行房,无疑于挥刀自刑,尤其是对于一个老年人而言。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是有“诗佛”之称的王维说的。王维活了69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是“诗圣”杜甫说的。可见王维的长寿。
由此可知,长寿的秘诀在于“万事不关心”,也就是清心寡欲,而有代表性的,就是应远离女色。
以王维为例,其长寿的主因,当然与闲居辋川乡间有关,与写诗作画有关,但主要还是懂得养生,善于自律,吃斋念佛,洁身自好。否则,一幢别墅何以让人长寿?吟诗作画何以让人长寿?试想,皇帝的别墅不要太多哦,吟诗作画的皇帝也不少哦,却九成短命,何也?色也。色乃伐命之斧,故有“色字头上一把刀”的讲法。
做皇帝的,后宫三千,佳丽环拥,那命根子岂能忙得过来?于是笃定折寿。始皇帝还在严冬季节弄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活泼局面,结果自然要付出代价:49岁快活,49岁挂了。
秦梦云龙江边的“三美”侍候,倾力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皇帝最后的狂欢,也成就了他最后一抹辉煌。欢娱过后,秦始皇像一颗燃烧的流星划过江天,坠落于野。
难怪连楚女与侍卫的后人都觉得这个“白升”不好随便攀缘,连秦始皇都福薄难当,何况普通人?于是,当侍卫子孙中有人做了本地的县令后,为纪念父母之来历,也为了追慕始皇之圣名,遂将“白升”改名为“秦梦”。
秦梦,就是秦始皇之梦,秦国之梦,强大之梦,百世之梦,长生安逸之梦,吉祥如意之梦,男女老少都喜欢的梦,自然也是他秦时月的梦。
此刻,他又释卷负手,立于窗前看风景。他的目光竭力往云龙江上游搜索,落在两山之间最窄的那一截,也就是县志记载中始皇过江的那一段上。
此时的秦时月,内心不乏欢欣。
有通过多年的抗战,逼日本人“还我河山”之欣;
有少年得志,衣锦还乡,小儿依止乳母之欣;
有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报效党国和父老乡亲之欣……
是的,他的家国情结很深,很深。
儿时,父亲就为他讲岳飞、杨家将、薛家将等爱国故事,听过七侠五义辅佐包拯为民除害的故事,培养了朴素的爱国情操。
12岁离乡念寄宿制学校,一到周末,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回家与父母团聚。课余到处搜罗小说演义,常常看得废寝忘食,对忠臣爱之入心,对奸臣恨之入骨。同时遍诵唐诗宋词,树立了牢固的家国情怀。
报考军校,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自己是个乡下人,一点门路都没有。发榜那天,看到自己的名字位列红榜之上,他和父母都心怀感激,感激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发誓日后一定要做事公道,维护公平与正义。
于是,从踏进军校大门那天起,他就淡化了个人的感觉,把自己当成了国家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
一切要从党国利益出发,这是上峰训育他的,也是他时常用来提醒自己的。
9月4号,日军向国军递交投降书。9月8日,秦时月就被上峰安排到秦梦任职,自是一种光荣,也体现了上峰的栽培意图。
出发之前,秦时月久久凝视孙中山像和蒋校长的戎装照,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尤其是看着中山先生那双双眼皮很深的眼睛,还有他唇上的白髭,就会想到国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训词,觉得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
他内心不想参与在正面战场与中共军队的交战,现在组织上派他到后方挂职,他自然是万般珍惜,也决定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来回报上级的信任与关爱。
还是“初唐四杰”之一王昌龄的《出塞》,也是秦时月姓名的由来,能最好地反映秦时月的一片报国之心: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